点位19:B展区五

林则徐纪念馆
2022-08-20

点位19.jpg



林则徐不但对百姓疾苦时刻关注,对后生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也是十分重视的。1816年——1819年间,林则徐两次出任江西、云南乡试考官。在他的主持下,杜绝舞弊,精心阅卷,严格选拔。他录取的人,多是清贫而优秀的人才,因此被誉为“清榜”。这就是百年前南方一次闱场的旧影。

这幅是江南乡试闱场,林则徐三次担任江南主考官,对科场的弊端进行了整顿,提高了效率,使江南考场秩序焕然一新。这又是林则徐经世致用的一项实践。

这是林则徐写下的一篇做人标准的《十无益》。出自晋朝许逊,这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身标准,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。存心不善,风水无益;不孝父母,奉神无益;兄弟不和,交友无益;行止不端,读书无益;心高气傲,博学无益;作事乖张,聪明无益;不惜元气,服药无益;时运不通,妄求无益;妄取人财,布施无益;淫恶肆欲,阴骘无益。

林则徐在漫长的官场生涯中,一时一刻都不曾忘记“廉洁”、“清政”。他之所以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戴,是与他廉洁自律、克己奉公分不开的。《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》是在1838年林则徐奉旨为钦差大臣,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时写的。“传牌”相当现在的通知、通告。钦差大臣是代表皇帝完成特殊使命的要员,按封建社会的常规,其礼仪、排场仅次于皇帝出巡。但林则徐却发出传牌:明确我林则徐新官上任,途中一切费用自理,不准借机从中得利。这道传牌,体现了林则徐不同于贪官污吏的正派作风和严肃态度。

林则徐知人善任,珍惜人才。他注意调查研究,设立“人才档案”。《滇轺纪程》不仅记载了林则徐去云南途中的所见所闻,还记载了他推荐真才实学的人。林则徐在江苏主持考试的时候,发现了年轻有为的冯桂芬,立即将他召入抚署,像从前福建巡抚张师诚培养自己那样,让冯桂芬参议各项要政,这对冯桂芬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。这是冯桂芬行书七言对联:幽花避日藏深叶,归燕寻人理旧巢。

这是清代的书法家赵光写的歌颂林则徐的对联:诸葛大名威宣南徼,伏波伟望绩媲西林。

林则徐改革漕政制度,对恢复江南的农村经济,增加清朝财政收入,不失为有效的措施。《畿辅水利议》就是研究北京一带水利建设的专门性著作。这本书论证了北方土质可种水稻,以解决南粮北调的老大难问题,彻底根除运粮过程中的种种弊端。林则徐几乎花费了半生的精力,完成了这部宝贵的著作。这一切都显示了林则徐改革开拓的锐气和经世致用的才识。

林则徐是第一个倡导自铸银币的人。他从开辟银元的观点出发,主张大力开采银矿,鼓励商民开矿冶炼,采取“官督商办”的经营管理模式,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
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早已经家喻户晓,但林则徐扬州治税的伟业却鲜为人知。林则徐在扬州和泰州提出了治理逃税的主张,使扬州关税有了很大的增长。在治税成功后,还在滕坝等处树立了《永禁滕鲍各坝越漏南北货税告示碑》和税碑亭。

分享